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妇科综合征及其它 > 多囊卵巢综合征
编号:13634058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7
     【摘 要】目的:探究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克罗米芬;促排卵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因排卵障碍导致不育,占所有不育妇女的25%左右[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不排卵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处于24~38岁阶段内,平均(31.2±1.4)岁;不孕时间2~9年,平均(4.6±0.7)年;原发性28例,继发性12例。试验组患者年龄处于22~39岁阶段内,平均(30.8±1.6)岁;不孕时间3~10年,平均(4.8±1.0)年;原发性31例,继发性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鲜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针对性比较。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依据《妇产科学》[2],患者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行子宫和输卵管碘油造影表明输卵管通畅,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②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合并严重妇科疾病患者,其它原因造成的不孕症患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月经第4~8天用药,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患者服用克罗米芬胶囊(广州康和药业公司生产,规格:50mg,批号:国药准字H44021970),每天50mg,连续用药5天为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来曲唑治疗,患者服用来曲唑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生产,规格:2.5mg,批号:国药准字H19991001),每天2.5mg,连续用药5天为1个疗程。10天后进行B超检查,每2天1次,观察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当卵泡直径在16mm以上,B超检查每1天1次;当卵泡直径在18mm以上,注射HCG5000U,36小时后同房,并观察妊娠现象。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3]:显效:患者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均在50%以上,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有效:患者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在25%~50%之间,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无效:患者用药前后变化不大,或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在25%以下;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其中治疗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P<0.05说明对比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共计37例,占总数的92.5%;对照组治疗有效30例,占总数的75.0%。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排卵减少、雄激素水平高、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异常、卵巢增大、多毛、不孕、黑棘皮症等。连续不排卵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就目前而言,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晰,但研究认为和以下因素相关: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二是肾上腺功能紊乱,三是遗传因素,四是代谢因素。

    克罗米芬药物成分主要作用在子宫内膜和宫颈上,能够和雌激素受体竞争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下丘脑发出的反馈,从而增加促卵泡激素的分泌数量,有利于卵泡生长。但缺点是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增厚不明显,宫颈粘液分泌量少,因此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来曲唑能够抑制卵巢内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促使雌激素对下丘脑正常反馈,从而促进促卵泡激素分泌,实现治疗效果。与克罗米芬相比,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4]:第一,该药物半衰期只有45小时,短于克罗米芬的5天,所以药物成分消除快,不会对雌激素造成大量消耗,有利于优势卵泡发育,有效减少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第二,优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能够在子宫内膜、宫颈部位发挥作用,增加宫颈粘液,为精子的穿行提供有利条件,增加了胚胎着床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37例,占比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和解敏的研究数据相近[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日常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入手:一是肥胖患者应科学减肥,要求每天减少500卡热量的摄取。二是治疗过程中要优化饮食,选择食物应小心,每天补充1000mg的钙和400mcg的叶酸,增加饮水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氢化脂肪酸的食品,可以选择鱼肉、蛋白、坚果类蛋白质源食物。三是适量运动,有利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控制。

    综上,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真,乔杰.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促排卵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7):502-504.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211-220.

    [3]褚志平.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41-43.

    [4]朱华.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结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5):395-397.

    [5]解敏.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效果对比分析[J].河北医药,2014,2(10):1454-1455., 百拇医药(柯代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妇科综合征及其它 > 多囊卵巢综合征